北京根治皮炎医院 http://pf.39.net/bdfyy/bdfhl/210611/9052592.html 在童年时期,我们便学过一首朗朗上口的古诗,因为此诗,我们懂得了珍惜粮食的重要性,学会了勤俭节约,每当我们想浪费粮食的时候,这首古诗就在脑海浮现,仿佛诗人在耳边敦敦教导,这首诗便是《悯农》: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 他的作者是李绅,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,能够写出这么深刻的民生道理,诗人自然也是一个关爱百姓,勤俭节约的有德之人,可是,事与愿违,李绅却是一个大贪官。 李绅是唐朝人,是典型的“官二代”,中书令李敬玄曾孙,父亲李晤是晋陵县令。但是在李绅六岁的时候,李晤因病去世,李绅由母亲抚养,在青年时期,他亲眼目睹了农民终年劳碌却难得温饱,李绅十分的愤懑,并且对农民十分怜悯,因此他感同身受,写出了千古流传的《悯农二首》。 另外一首则是:“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。四海无闲田,农夫犹饿死。”这两首诗尽致淋漓的表现了当时的农民劳作的现状,他们整日在田间劳作,天下的粮食都出自他们之手,可是他们自己却有许多难得温饱,活活饿死。因此那首却我们珍惜粮食的古诗,令人十分沉重。 有如此感触的李绅,在为官后,应该会是个好官。然而李绅为官数十年,曾高居宰相之位,却没做出多少利民之事,反而生活奢靡,结党营私。李绅喜欢吃鸡舌头,据传他一顿饭就要浪费只鸡。而且李绅喜怒无常、睚眦必报。 据《云溪友议》记载,李绅未当官之前,经常去一个叫做李元将的人家中混吃混喝,并且称李云将为叔叔,而当李绅获得了一定的权势之后,处处刁难李元将,非要李元将对他自称“孙子”他才罢休。 李绅有一位姓崔的同科进士,是同一年毕业的关系,有一次,这位姓崔的同年去拜访李绅,但是手下的家仆和当地的市民发生冲突,李绅得知后,将仆人和市民都处以极刑,并且将那位拜访他的崔姓同年抓来问罪,杖打20。由此可见李绅十分残暴,在李绅治下的百姓,都非常畏惧他,甚至许多人远走他乡,逃离他的管辖范围。 唐朝后期,朝廷之上,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两大官僚集团斗得不可开交,史称“牛李之争”,李绅则是李德裕一方的得力干将,他们搅乱朝政,排除异己,李绅也因为得到李德裕的提携而荣升宰相。“牛党之争”历经四代皇帝,时间长达四十余年,极大程度的损耗了唐朝的国力。 因此,能够写出锦绣文章,深刻哲理的人,不一定就有他所写的认识和经历,李绅就是很好的例子,写出两首流传千古的《悯农》,并且成为后世教育孩子珍惜粮食的不二范文。但是谁能想到在作品中悲天悯人的李绅,在现实生活中确实让百姓害怕得逃离家乡的暴虐官吏,真可谓“画龙画虎难画骨,知人知面不知心”啊!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jg/pgjg/2339.html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