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疗手足癣北京医院 http://m.39.net/news/a_8930341.html卓茂:东汉初年名臣。汉元帝时,前往长安求学,号称“通儒”。初为丞相府史,颇受丞相孔光称赞,后任黄门侍郎。出为密县令,政绩突出,深得百姓爱戴、官吏信服。王莽执政时,升任京部丞。王莽篡汉,称病辞官回乡。(23年),担任侍中祭酒,得知更始政权政局混乱,以年老为由告老回家。东汉建立后,前往河阳觐见光武帝刘秀,拜太傅,封褒德侯。28年),卓茂去世。其谨身修行,节操淳厚,的确能做到别人所做不到的。,被称为当时天下名气最大的人。 班超(32年-年),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、外交家,史学家班彪的幼子,其长兄班固、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。班超为人有大志,不修细节,但内心孝敬恭谨,审察事理。他口齿辩给,博览群书。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,投笔从戎,随窦固出击北匈奴,又奉命出使西域,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,收服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,为西域的回归做出了巨大贡献。官至西域都护,封定远侯,世称“班定远”。年,班超因年迈请求回朝。(年),抵达洛阳,被拜为射声校尉。不久后便病逝,享年七十一岁。死后葬于洛阳邙山之上。 桓荣:东汉初年名儒、大臣。桓荣少时赴长安求学,刻苦自励,十五年不回家乡,终成学业。六十多岁时方为光武帝刘秀所赏识,被任命为议郎,入宫教授太子刘庄(汉明帝),后被授任为博士。(52年),桓荣升任太子少傅。(54年),被授为太常。明帝刘庄即位后,尊桓荣以师礼,(59年),三雍建成,明帝拜桓荣为五更,不久后受封关内侯。桓荣在八十多岁时去世,明帝亲自为其送葬,赐冢茔于首阳山之南。 班固(公元32年~公元92年),东汉大臣、史学家、文学家,与司马迁并称“班马”。 永元四年,窦宪失势自杀,他受牵连免官、被捕,死于狱中。班固一生著述颇丰。作为史学家,修撰《汉书》,是“前四史”之一;作为辞赋家,是“汉赋四大家”之一,《两都赋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,列入《文选》第一篇;作为经学理论家,所编《白虎通义》集当时经学之大成,将谶纬神学理论化、法典化。 赵憙(前4年-80年)东汉初年大臣。51年),任太尉,封关内侯。永平元年(58年),改封节乡侯。永平三年(60年),代窦融任卫尉,内管宫廷警卫,外行宰相职责,能公正地处理政务,未曾懈怠。永平十八年(75年),升任太傅、录尚书事。建初五年(80年),赵憙去世,年八十四,。 祭肜:东汉时期大臣,征虏将军祭遵堂弟。早年丧父,以孝著称。得到祭遵庇荫,拜黄门侍郎,随侍光武帝刘秀。建武九年(33年),补偃师县令,政绩第一,迁襄贲县令。建武十七年(41年),匈奴、鲜卑和赤山乌桓联合屡次袭扰边塞。拜为辽东太守,厉兵秣马,广设探哨,每次敌人侵犯,身先士卒。大败鲜卑军队,并遣使招抚,促使鲜卑、满离、高句骊等异族陆续归降。鼓动鲜卑大都护偏何,大破赤山乌桓,弱化匈奴势力,使得诸夷震恐,北方边境再无战乱。入为太仆,名列九卿,受到汉明帝嘉奖。永平十六年(73年),带兵攻打北匈奴,不利而归,入狱免官,吐血而死。 虞诩:东汉时期名臣。举孝廉出身,接受太尉张禹征召,起家郎中。外放朝歌县长、怀县令,平定朝歌叛乱。迁武都太守,以增灶计大破羌军,安定武都,政绩卓然,深受爱戴,历任司隶校尉、尚书仆射、尚书令等职,为官清正廉明,刚正不阿,多次得罪权贵。东汉永和二年,病逝于任上。 马贤:东汉将领、名臣。马贤初任骑都尉,后历任护羌校尉、弘农太守、征西将军。马贤在担任护羌校尉期间,多次击败羌人各部落,为陇右、凉州地区的安定,做出了巨大贡献。 王景:东汉水利专家,约公元30年—85年公元69年)议修黄河,乃引见景,应答称制,赐《山海经》《河渠书》《禹贡图》及衣帛钱物。是年夏,发卒数十万,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。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,凡千余里。堤成,从此无复溃漏之患。景由是知名。三迁为侍御史,时加赏赐。后为庐江太守,百姓不知牛耕,乃率吏民共理芜废,用犁耕田。由是境内丰给。卒于官 杨震:东汉时期名臣,隐士杨宝之子。杨震出身弘农杨氏,少时师从太常桓郁,随其研习《欧阳尚书》。他通晓经籍、博览群书,有“关西孔子杨伯起”之称。杨震不应州郡礼命数十年,至五十岁时,才开始步入仕途。被大将军邓骘征辟,又举茂才,历任荆州刺史、东莱太守。(年),入朝为太仆,迁太常。(年),升为司徒。(年),代刘恺为太尉。杨震为官正直,不屈权贵,屡次上疏直言时政之弊,因而被中常侍樊丰等所忌恨。至延光三年(年),遭弹劾罢免,又被遣返回乡,途中饮鸩自尽。汉顺帝继位后,下诏为其平反。 虞诩:东汉时期名臣。举孝廉出身,接受太尉张禹征召,起家郎中。外放朝歌县长、怀县令,平定朝歌叛乱。迁武都太守,以增灶计大破羌军,安定武都,政绩卓然,深受爱戴,历任司隶校尉、尚书仆射、尚书令等职,为官清正廉明,刚正不阿,多次得罪权贵 李固(94年-年),东汉中期名臣,年轻时便博览古今、学识渊博,屡次不受辟命。后被大将军梁商任命为从事中郎,后任荆州刺史、太山太守,成功平息两地的叛乱,之后对朝廷屡有谏言,颇有裨益。历任将作大匠、大司农、太尉,汉顺帝驾崩后为梁皇后所倚重,但受到梁冀的忌恨。质帝驾崩后,与梁冀争辩,不肯立刘志(即汉桓帝)为帝,最后遭梁冀诬告杀害。 杜乔:东汉时期名臣,与李固齐名。年轻时为诸生,受司徒杨震征辟。历任南郡太守、东海国相、侍中等职,汉安元年(年)以侍中职守光禄大夫,奉命与七使巡行天下,弹劾不法。回京后,杜乔接连担任太子太傅、大司农、光禄勋,对梁冀家族擅权不法的行为极为厌恶,多次上疏弹劾梁冀及其亲信,受到梁冀的忌恨。建和元年(年),杜乔升任太尉,旋即受宦官及梁冀诬陷,下狱而死。 曹腾:年—年),东汉宦官,太尉曹嵩的养父。早年因事入宫,担任黄门从官、太子侍读。汉顺帝即位后,历任小黄门、中常侍、长乐太仆。定策迎立汉桓帝有功,受封“费亭侯”,累迁大长秋,加位特进。曹腾用事宫中三十多年,服侍四位皇帝,未有显著过失。心怀宽广,推荐贤人。堪称宦官中的有功之忠臣。 杨赐:东汉时期名臣,祖父杨震、父亲杨秉均官至太尉。杨赐出身“弘农杨氏”,少时研习儒学,常隐居教授弟子,不应州郡礼命。后为大将军梁冀所征辟,又出任陈仓令,因病未就职,连辞三公礼命。后以高第迁侍中、越骑校尉。建宁元年(年),于华光殿侍讲,教授汉灵帝刘宏。历任少府、光禄勋、司空,因灾异被罢免。建宁三年(年),拜光禄大夫,又升为司徒,因直言劝谏被免。光和元年(年),因屡现灾异,与议郎蔡邕等入金商门,陈述时事。后为国三老,转任少府、光禄勋、太常等职。光和五年(年),升任太尉。黄巾起义爆发后,杨赐因与灵帝争辩而被罢免。灵帝移居南宫时,得到杨赐在事前关于防范起义的上书,于感悟之下封其为临晋侯。又拜尚书令、廷尉,杨赐推辞,以特进回府。中平二年(年),杨赐再任司空,不久即去世 桥玄:年-年,一作乔玄,字公祖。。东汉时期名臣。桥玄年轻时曾任睢阳县功曹,因坚持追究陈国相羊昌的恶行而闻名。后被举为孝廉,历任洛阳左尉、齐相及上谷、汉阳太守、司徒长史、将作大匠。汉桓帝末年,出任度辽将军,击败鲜卑、南匈奴、高句丽侵扰,保境安民。汉灵帝初年,迁任河南尹、少府、大鸿胪。建宁三年(年),迁司空。次年,拜司徒。光和元年(年),升任太尉。桥玄有感于国势日衰,于是称病请辞,改任太中大夫。光和七年(年),桥玄去世,年七十五。桥玄性格刚强,不阿权贵,待人谦俭,尽管屡历高官,但不因为自己处在高位而有所私请。他为官清廉,去世后连下葬的钱都没有,被时人称为名臣。 陈蕃:,东汉时期名臣,与窦武、刘淑合称“三君”。少年时便有大志,师从于胡广。被举为孝廉,历郎中、豫州别驾从事、议郎、乐安太守。因不应梁冀私情,被降为修武县令,任尚书。又因上疏得罪宠臣而外放豫章太守,任内为政严峻,使吏民敬畏。后迁尚书令、大鸿胪,因上疏救李云被罢免。再拜议郎、光禄勋,与黄琬公平选举,因而遭诬告罢官。不久,被征为尚书仆射,转太中大夫。延熹八年(年),升为太尉,任内多次谏诤时事,再遭罢免。灵帝即位,为太傅、录尚书事,与大将军窦武共同谋划翦除宦官,事败而死。 张奂:(-年)东汉时期名将、学者,“凉州三明”之一,书法家张芝的父亲。早年师从太尉朱宠,研习《欧阳尚书》,自行删减《牟氏章句》。汉桓帝时,举贤良出身,对策第一,授议郎,历任安定都尉、武威太守、度辽将军、护匈奴中郎将等职。多次赢得对外战争,招抚外族,促进边境和平,功勋卓著。汉灵帝即位,迁大司农,受到宦官集团利用,讨伐大将军窦武。事后,上疏为窦武等人伸冤。累迁太常卿,辞官归乡,授课著书,不再出仕。光和四年(年),张奂去世,时年七十八 黄琼(86年—年),东汉时期名臣,尚书令黄香之子。黄琼早年因父荫获授太子舍人,五府又共同征辟,他都不应。永建年间,征拜为议郎,迁尚书仆射,进位尚书令,出任魏郡太守。建和初年,迁太常。历任司空、太仆、司徒、太尉等职,遍历三公,后因得罪大将军梁冀而被罢免,复任大司农。梁冀被诛杀后,再次出任太尉,封邟乡侯,因灾异被免。官至司空。延熹七年(年),黄琼逝世,年七十九 黄琬(年-年)东汉中后期名臣,尚书令黄香曾孙、太尉黄琼之孙。早年时即聪慧善辩。后任五官中郎将,因公平选举而得罪权贵,被诬陷为朋党,遭禁锢二十余年。直到光和(年-年)末年,才为太尉杨赐举荐,解锢拜为议郎。迁青州刺史,转任侍中。中平(年-年)初年,出任右扶风,征拜为将作大匠,历任少府、太仆。后出任豫州牧,讨平寇贼,安定一州,政绩为天下表率,封关内侯。董卓秉政之时,征召黄琬入朝为司徒,又迁太尉,进封阳泉乡侯。因与杨彪一同反对董卓迁都长安而被免职。不久拜光禄大夫,转任司隶校尉,与司徒王允等共同谋划诛杀董卓。李傕、郭汜攻入长安,收黄琬下狱,不久即遇害,时年五十二岁。 卢植(年-年),字子干,涿郡涿县(今河北省涿州市)人。东汉末年经学家、将领。范阳卢氏先祖。 卢植性格刚毅,有高尚的品德。师从太尉陈球、大儒马融等,为郑玄、管宁、华歆的同门师兄。曾先后担任九江、庐江太守,平定蛮族叛乱。后与马日磾、蔡邕等一起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,并参与续写《汉记》。黄巾起义时为北中郎将,率军与张角交战,后被诬陷下狱。皇甫嵩平定黄巾后,力救卢植,于是复任为尚书。又因上谏激怒董卓被免官,隐居上谷军都山,后被袁绍请为军师。初平三年(年),卢植去世。白马将军公孙瓒以及后来的蜀汉昭烈帝刘备皆为卢植门下弟子。范阳卢氏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家族. 华歆(年-年1月30日汉族。汉末三国时期名士、重臣。 华歆早年拜太尉陈球为师,与卢植、郑玄、管宁等为同门,又与管宁、邴原共称一龙,华歆为龙头。汉灵帝时期,举孝廉出身,任郎中,因病去官。得到大将军何进征召,出任尚书郎,出任豫章太守,甚得民心。归顺小霸王孙策,成为上宾。官渡之战时,出任议郎、司空参军,累迁尚书、侍中、尚书令。曹操讨伐孙权时,担任军师。曹操封王后,担任魏国御史大夫,支持曹丕即位,出任魏国相国,册封安乐乡侯。曹魏建立后,担任司徒。魏明帝即位,升任太尉,晋封博平县侯。太和五年(年1月),病逝,享年七十五岁。 曹操: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、书法家、诗人。东汉末年权相,太尉曹嵩之子,曹魏的奠基者。实行屯田制;统一中原、北方。年,进位丞相。同年进攻荆州,与孙权、刘备联军展开赤壁之战,败归。(年),封魏公。(年),征张鲁,取汉中。次年进爵为魏王。(年),病死于洛阳,享年六十六岁 三国名臣:《魏志》九人,《蜀志》四人,《吴志》七人:荀彧,字文若;诸葛亮,字孔明;周瑜,字公瑾;荀攸,字公达;庞统,字士元;张昭,字子布;袁涣,字曜卿;蒋琬,字公琰;鲁肃,字子敬;崔琰,字季珪;黄权,字公衡;诸葛瑾,字子瑜;徐邈,字景山;陆逊,字伯言;陈群,字长文;顾雍,字元叹;夏侯玄,字泰初;虞翻,字仲翔;王经,字承宗;陈泰,字玄伯。. 郭嘉(年-年)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。郭嘉出身颍川郭氏。原为袁绍部下,后转投曹操,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,官至军师祭酒,封洧阳亭侯。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,年仅三十八岁。谥号贞侯。史书上称他“才策谋略,世之奇士”。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,是自己的“奇佐”。我认为郭嘉有资格算一个名臣。 法正(年-年),字孝直。扶风郿(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)人。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,名士法真之孙。原为刘璋部下,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,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,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。法正善奇谋,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。年),刘备进位汉中王,封法正为尚书令、护军将军。次年,法正去世,终年四十五岁。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,连哭数日。被追谥为翼侯,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。法正善于奇谋,被陈寿称赞为可比曹操帐下的程昱和郭嘉。《全三国文》辑录有其文一篇,法正堪称名臣。 张既: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臣。举秀才出身,授新丰县令,治绩为三辅第一。河东之战时,劝说马腾参与讨伐高干、张晟叛乱。迁京兆尹,抚民兴政,联合夏侯渊平宋建,定临洮,取狄道,安郡民,迁徙氐人。张鲁投降后,建议曹操迁徙汉中百姓充实三辅,辅助曹洪击败吴兰。魏国建立后,拜尚书。黄初二年(年),临危受命,拜雍州刺史,平定诸胡叛乱。迁凉州刺史,封西乡侯。在任期间,降苏衡,邻戴众,修工事,安抚百姓,平定西平郡麹光叛乱。一生以惠政闻名,征辟杨阜、胡遵等人,皆有名位。(年),张既去世 赵俨:(~年)东汉末年颍川“四大名士”之一,三国时期魏国名臣。熟读经史,精明强干。建安二年,投靠大将军曹操之后,起家朗陵县令,历任司空府掾、司空主薄、都督护军、扶风太守等职。魏文帝曹丕继位后,历任魏国侍中、驸马都尉、河东太守、典农中郎将、度支尚书,封宜土亭侯。魏明帝曹睿时期,历任大司农、骠骑将军、大司空等职。正始六年,去世,时年七十五, 费祎:三国时期蜀汉名臣,与诸葛亮、蒋琬、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。深得诸葛亮器重,屡次出使东吴,孙权、诸葛恪、羊茞等人以辞锋刁难,而费祎据理以答,辞义兼备,始终不为所屈。孙权非常惊异于他的才能,加以礼遇。费祎主政时,与姜维北伐的主张相左,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,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。费祎性格谦恭真诚,颇为廉洁,家无余财。后为魏降将郭循.行刺身死. 邓芝:(年-年),东汉名将邓禹之后,三国时期蜀汉重臣,将领,文武全才。邓芝早年曾被预言能位至大将,后被刘备任为郫令,升迁为广汉太守。因任官公廉且有治绩,被征入朝为尚书。刘备逝世后,奉命出使吴国,成功修复两国关系,(年),丞相诸葛亮策划北伐,命邓芝与大将赵云佯攻郿城,以吸引魏国曹真军主力。(年),迁前军师、前将军,领兖州刺史,封阳武亭侯,不久督领江州。(年),迁车骑将军,后授假节。又率军平定涪陵叛乱。(年),邓芝病逝。邓芝性格正直、简单,不刻意修饰情绪。他为将二十多年,赏罚明断,体恤士卒。身上的衣食取自官府,从未经营过私产,妻儿甚至还有忍饥挨饿之时,死时家中也没有多余财物。 董允:三国时期蜀汉重臣,匡扶君主,保持蜀汉后方稳定,董允有匡主护国之功,在蜀汉士民眼中,董允与诸葛亮、蒋琬、费祎并列为“四英。 步骘:三国时期吴国重臣。早年避难,进入江东,担任讨虏将军(孙权)主记。历任海盐县长、车骑东曹掾、徐州治中、鄱阳太守。年),出任使持节、征南中郎将、交州刺史。平定交州有功,加位平戎将军,册封广信侯,迁右将军、左护军,册封临湘县侯。孙权称帝后,拜骠骑将军、冀州牧、都督西陵诸军事。性情宽弘,驻守西陵二十年,深得人心。(年),担任丞相。(年),步骘去世。 薛综(~年),三国时期吴国大儒、名臣。少时避乱交州,师从南安太守刘熙。跟随士燮归附孙权,出任五官中郎将,出任合浦交阯二郡太守。从征九真郡,授谒者仆射、半州长史、贼曹尚书、尚书仆射、选曹尚书、太子少傅,兼任选部职责。(年),薛综去世,著有诗赋难论数万言,辑录于《私载》,并著有《五宗图述》、《二京解》。 贾充:年—年】曾参与镇压淮南二叛和弑杀魏帝曹髦,因此深得司马氏信任,其女儿贾褒(一名荃)及贾南风分别嫁予司马炎弟司马攸及次子司马衷,与司马氏结为姻亲,地位显赫。晋朝建立后,转任车骑将军、散骑常侍、尚书仆射,后升任司空、太尉等要职。更封鲁郡公。咸宁末,为使持节、假黄钺、大都督征讨吴国。吴国平定后,增邑八千户。年),贾充去世。 裴秀:(年-年]魏晋时期名臣、地图学家,开创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学;修改官制,提议恢复五等制。他第一次明确建立了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理论 荀勖:参与制定晋律,又修正律吕,创图书四部分类法;西晋开国功臣。 张华:西晋名臣。定策伐吴,治理幽州;尽忠匡辅,弥缝补阙,使海内晏然 羊祜(年-年1西晋时期杰出的战略家、政治家、文学家,西晋开国第一元勋,治理荆州,定策灭吴。 王导(年~年)东晋开国元勋,政治家、书法家拥立元帝,建立东晋,为东晋中兴名臣之最, 庾亮(年-年2月18日)东晋时期名臣、名士。助平王敦之乱,坚守白石,年),庾亮部署诸将,意图北伐,但遭朝臣反对。不久,重镇邾城失陷,致使北伐遇挫。庾亮忧闷成疾,(年)逝世,终年五十二岁 陶侃(年~年平杜弢、张昌起义,定陈敏、苏峻之乱;治下荆州太平安定,史称他治下的荆州“路不拾遗,稳定东晋政权立下赫赫战功。 谢安:挫败桓温篡位之意,存续晋室,淝水之战时作为东晋方决策者赢得战争胜利。谢安多才多艺,善行书,通音乐。性情闲雅温和,处事公允明断,不专权树私,不居功自傲,有宰相气度。他治国以儒、道互补,作为高门士族,能顾全大局,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晋室利益。齐人王俭称其为“江左风流宰相。 徐羡之(年~年)。南朝宋开国功臣,接受宋武帝遗诏,配合谢晦、傅亮、檀道济四位大臣辅政。面对宋少帝游戏无度,不务政业,遂以太后的名义处死刘义真和刘义符,迎立荆州刺史刘义隆为帝,进位司徒。年),以废弑君主等罪名,下狱治罪,自杀,时年六十三岁 傅亮(年-年),南朝宋开国功臣,西晋司隶校尉傅玄玄孙。傅亮博涉经史,尤善文辞。东晋时期,起家建威参军、荆州中军参军,累迁黄门侍郎宋武帝刘裕即位后,迁太子詹事、中书令,受封建城县公,转尚书左仆射。宋武帝临终,遗命谢晦、傅亮、徐羡之、檀道济四位大臣辅政。宋少帝即位后,历任中书监、尚书令,领护军将军,参与废立和诛杀二王。(公元年),坐罪伏诛,时年五十三岁。 谢晦(年-年4月22日)。南朝宋初年宰相、南朝宋开国功臣,东晋东阳太守谢朗之孙。在东晋攻打后秦的十策军谋当中,谢晦一人独献九策。宋武帝选为顾命大臣,辅佐宋少帝。年,谢晦参与废杀宋少帝,迎立宜都王刘义隆即位,是为宋文帝。谢晦因拥戴之功出任卫将军、荆州都督。年,听闻傅亮伏诛,举兵反叛,为名将檀道济和到彦之所破,擒送建康伏诛,时年三十七岁。 南朝宋袁粲(年~年)南朝宋宰相,东晋丹阳尹袁豹之孙,太尉袁淑之侄。袁粲少孤好学,颇有清才,起家扬州从事。支持宋孝武帝刘骏即位,历任吏部郎中、太子右卫率、侍中。孝建二年,迁廷尉、太子中庶子、右军将军,累迁尚书令、丹阳尹,册封兴平县子。宋明帝刘彧病危时,袁粲与刘秉等人被选为顾命大臣,辅佐后废帝刘昱。后因平定桂阳王刘休范的反叛之功,授开府仪同三司、侍中、司徒。刘昱被杀后,宋顺帝刘准即位,授中书监。(年),起兵反抗权臣萧道成,事败被杀,时年五十八岁。 南朝宋沈攸之(少年丧父,随堂叔沈庆之征战,随军讨伐刘劭,助宋孝武帝登基,讨伐刘诞叛乱,讨伐刘子勋叛乱,发兵助讨刘休范和刘景素叛乱,年),萧道成弑杀后废帝,拥立宋顺帝。沈攸之作为车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忠于宋室,起兵于荆州,反抗萧道成,失利于郢城。升明二年(年),败还江陵,自缢而死,传首京师。刘宋最后的忠良名臣。 南齐徐孝嗣(—年)。南齐时期宰相,司空徐湛之之孙。出身东海徐氏,幼而挺立,风仪端简。八岁袭封枝江县公,迎娶康乐公主。历任著作郎、南彭城太守、太尉谘议参军。萧道成即位后,历任吴兴太守、五兵参军、太子詹事、吏部尚书、右军将军,领太子左卫率,处理台阁事务,迁尚书右仆射、丹阳尹。协助萧鸾废除萧昭业,迁尚书令、开府仪同三司,封枝江县公。齐明帝驾崩时,拜中书监,选为顾命大臣,辅佐东昏侯萧宝卷。萧宝卷残酷暴虐,潜生废立之心,召入华林省赐死,时年四十七岁。 南朝梁张稷(年~年),南朝梁开国功臣,南朝宋右光禄大夫张永之子。为人孝顺,个性疏率,颇有才略。保境安民、诛杀昏主。年,为南梁直阁将军徐玄明所杀,时年六十三岁 南朝梁范云(年~年),南朝梁时期宰相、著名政治家、文学家、诗人。是著名的思想家、哲学家范缜的从弟。范云出身于顺阳范氏,六岁时,随姑父袁叔明读《诗经》,日诵九纸。八岁时,遇到豫州刺史殷琰。殷琰同他攀谈,范云从容对答,即席作诗,挥笔而成。南齐朝,进入竟陵王萧子良幕府,“竟陵八友”之一。齐武帝永明十年(年),随同萧琛出使北魏,受到北魏孝文帝的称赏。还朝后,迁零陵内史,转始兴内史、广州刺史,皆有政绩。萧衍代齐建梁,拜侍中,迁散骑常侍、吏部尚书,再迁尚书右仆射,霄城县侯,居官能直言劝谏。年,病故,享年五十三岁。 南朝梁徐勉(年-年)南朝梁时期宰相、名臣,文学家,南昌相徐融的儿子。徐勉年少孤贫,节操清廉。笃志好学,初入国子学,起家西阳王国侍郎。梁朝建立后,拜中书侍郎,转尚书左丞。迁太子詹事,辅佐太子萧统。拜吏部尚书,负责官员铨选,累迁侍中、右仆射、中书令,联合周舍治理朝政,号称贤相,身患足疾,申请退休。(年),徐勉去世,时年七十。 陶弘景(—),南朝齐、梁时道教学者、炼丹家、医药学家。创立茅山宗,陶弘景隐居茅山达45年之久,享年81岁,梁武帝诏赠中散大夫,时人谓之‘’山中宰相。” 前凉谢艾:儒生出身,史载其文武兼备,受到前凉国君张重华的赏识。谢艾以书生领兵,以弱制强,在广武、临河、神鸟三次会战中击败后赵名将麻秋、王擢,保卫了汉人在北方的最后净土——前凉政权。年,张重华病逝,谢艾被篡位的张祚诛杀。 后赵张宾(?~年)。十六国时期后赵开国元勋、政治家,后赵石勒谋主。博涉经史,胸怀大志。投靠石勒,随其征战四方,“算无遗策,机无虚发”。后赵建立后,出任大执法,制定国家制度,专总朝政事务。为官清廉,谦虚谨慎,任人唯贤,礼贤下士,深受朝野尊重。永昌元年(年),病逝。 前燕慕容恪:鲜卑族。十六国时期前燕宗室名臣、战略家,文明帝慕容皝第四子,景昭帝慕容儁的弟弟 慕容恪为人谨慎大度,谦恭仁和。十五岁时开始掌军,多次以弱胜强,击败后赵和高丽进攻,稳固了慕容氏辽东霸主的地位。后中原大乱,他又统兵入关,擒杀冉闵,攻城略地,将前燕辖境延伸到黄河以南地区。景昭帝慕容儁去世后,忠心辅佐幼主慕容暐,拜太宰,封太原王,行周公事。摄政期间,攻城略地,威震邻邦。(年),慕容恪去世 南燕张华:南燕名臣,为人机智而长于言词,出仕慕容德,就任给事黄门侍郎、中书令,多次直言上谏。等到慕容超的时候在位的时候,官至左仆射,奉命出使后秦,外交不卑不亢,后来被刘裕抓获。 北燕冯素弗:北燕宗室大臣、政治家。文成帝冯跋之弟,昭成帝冯弘之兄。 少有大志,姿貌魁伟,雄杰不群。任侠放荡,不拘小节。初为京兆尹,出镇营丘,封范阳公,百姓歌颂。拜侍中、车骑大将军、录尚书事,成为宰辅。谦虚恭慎,非礼不动。虽厮养之贱,皆与之抗礼。车服屋宇,务于俭约,修己率下,百僚忌惮。迁大司马,封辽西公,治理北燕,居功至伟,时称有宰衡之度。(年),去世,葬于昌黎龙城。 前秦王猛:前秦名相、政治家、军事家。好读兵书,善于谋略和用兵,文武双全。平定李俨、灭前燕、平定五公之乱、富国强兵,成为苻坚的股肱大臣。任职十八年,鞠躬尽瘁,综合儒法,选拔廉明,励精图治。执政期间,北方呈现小康景象。年)六月病逝,享年五十一岁。 前秦邓羌:汉族,前秦时期名臣、军事家,骁勇善战,精通兵法,文武双全,拥有廉颇、李牧的才能,号称“万人敌”。一生无败、诛杀姚襄、高离,大败刘库仁、拓跋什翼健、桓温、桓石虔、慕容臧,生擒慕舆长卿,灭前燕、代国;平定五公之乱、匈奴屠各部。年左右,因病去世。一生戎马,战无不胜,未有败绩,堪称“前秦第一名将”。 前秦苻融(年~年),字博休,略阳郡临渭县(今甘肃省秦安县)人,氐族。前秦宗室大臣、政治家、文学家,文桓帝苻雄之子,宣昭帝苻坚之弟。 容貌美丽,聪慧明辩,文武双全,颇有声望,以明察善断著称。王猛去世后,用“萧规曹随”之法,维持国家正常运转,在冀州开设学宫,任内盗贼止息,路不拾遗,百姓安居乐业。 苻坚欲攻东晋,苻融提出反对意见,未被采纳。苻坚于建元十九年(年)亲征东晋,苻融出任征东大将军,参加淝水之战,意外落马被杀,时年四十四岁。苻坚悲痛欲绝,告罪太庙,追赠大司马,谥号为哀。 前秦赵整:汉族。前秦时期名臣、音乐家、佛学家、诗人。赵整博闻强记,善写文章。十八岁入仕前秦,起家黄门郎,历任秘书郎、秘书监,以直言谏言著名,前秦灭亡后,赵整不仕他国,出家为僧,改名道整。 前秦苻朗:氐族,前秦宗室大臣名臣、文学家、美食家。苻朗性情豁达,爽朗超逸。苻坚常称之“千里驹”,喜经籍,手不释卷,喜好谈论虚玄,登山涉水。镇守青州,政绩卓著;撰写《苻子】,被王国宝进谗言杀害。 北魏北魏崔浩(年-年7月5日南北朝时期北魏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谋略家。 崔浩出身北方大族清河崔氏,智谋过人,时常自比张良。他历仕北魏道武帝、明元帝、太武帝三朝,是太武帝最重要的谋臣,深受其倚信,为促进北魏统一北方做出重大贡献。屡次力排众议,判断时机,辅佐太武帝灭亡胡夏、北凉等国,击破柔然,解除了来自北方和关中地区的军事威胁,打开了通往西域的商道。累拜司徒,封东郡公。年,崔浩受“国史之狱”牵连,被夷灭九族,时年七十岁 北魏李冲:南北朝时期北魏名臣,起家秘书中散,迁内秘书令、南部给事中,有宠于文明太后。创立三长制,孝文帝南征时,授辅国大将军,率军跟随左右,迁尚书仆射,改封清渊县侯。北魏太和二十二年(年),去世,时年四十九岁 北魏王肃(年~年)。北魏时期名臣,东晋丞相王导后代。出身琅琊王氏。聪名能辩,涉猎经史,颇有大志。征讨南齐、寿春纳降、治理边地、多次建言献策。年,去世,时年三十八岁。 北魏高允(年~年)。北魏时期宰相、政治家、文学家,丞相参军高韬之子。 少年丧父,大器早成,气度非凡。举孝廉出身,初为渤海郡功曹,迁冀州(杜超)从事中郎。神麚四年(年),任中书博士,用心教导太子拓跋晃。迁中书侍郎,跟随司徒崔浩修撰《国记》,卷入“国史之狱”,得到太子拓跋晃奋力营救,坐罪免职。文明太后称制,累迁镇东将军、中书监,册封咸阳郡公。出为散骑常侍、征西将军、怀州刺史。历仕五朝,备受尊礼。(年),去世,享年九十八岁 北魏李崇(-年)北魏外戚大臣初拜主文中散,袭爵陈留郡公,拜镇西大将军,历经孝文帝、宣武帝、孝明帝三朝,历治八州,五拜都督将军,政绩显赫,战功卓著,堪称一代名臣。(年),去世,时年七十一。 北魏杨椿(~年)北魏时期名臣,出身弘农杨氏,足智多谋,以门荫入仕。太和元年,起家内行内小,迁给事中。经历孝文帝、宣武帝、孝明帝、孝庄帝四朝,先后治理豫州、济州、梁州、朔州、定州、南秦州、岐州、雍州等八州,参与平定六镇起义、关陇起义和南徐州起义,拜侍中、车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。孝庄帝即位,拜司徒、太保兼侍中。永安二年(年),致仕归乡。(年),为雍州牧尔朱天光所害,时年七十八。 北魏卢辩:北魏到北周三朝名臣。出自范阳卢氏北祖。聪慧好学,通晓儒家经典。北魏正光初年,举秀才出身,担任太学博士,注释《大戴礼记》。节闵帝元恭即位,担任中书舍人,持节慰劳高欢。孝武帝时期,担任广平王(元赞)师傅。跟随孝武帝迁都长安后,历任给事黄门侍郎、著作郎、幽州大中正,受封范阳公。西魏时期,受到丞相宇文泰礼遇,累迁国子祭酒、太常卿、太子少师,担任西魏文帝元宝炬诸子的老师,授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、尚书令。开创“六官”制度,出任师氏中大夫。北周明帝宇文毓即位(年),授大将军、小宗伯、宜州刺史,病逝于家中, 北魏李宪(-年)北魏名臣出身赵郡李氏东祖,清高纯正,颇有风度,好学有器量。太和初年,袭封濮阳县伯,任秘书中散。外任赵郡太守,党附权臣高肇,为御史中尉所劾,出任雍州刺史,转七兵尚书,迁征东将军、扬州刺史,领淮南大都督。孝昌三年,女婿安乐王元鉴反叛后,被灵太后赐死。 北魏陆俟(年~年)鲜卑族,北魏时期将领,名臣。出身代北豪族,世代部落首领。少时聪慧,很有策略。起家侍郎、内侍,袭爵关内侯,迁龙骧将军、给事中,掌吏部和御史台事务。任职期间,履行职责,从不退缩。计杀盖吴、平定刘超叛乱。深谋远虑,决断非凡,屡次平定叛乱,恩威关中地区,年,去世,享年六十七岁。 北魏李安世(年~年)北魏大臣,首倡均田制。出身赵郡李氏东祖,(),建议实行均田制,增加政府收入,为冯太后采纳。迎娶沧水公主,出任相州刺史,册封赵郡公。劝课农桑,选拔人才,为西门豹、史起等有功的地方官立庙,平定广平李波叛乱,为百姓所称道。太和十七年,卒于家中。 北魏李彪(年~年),北魏时期名臣。家世寒微,少孤贫,有大志,好学不倦。受业于长乐监元伯阳,称美之。孝文帝初年,为中书教学博士,假员外散骑常侍、建威将军、卫国县子,使于齐武帝萧赜。迁秘书丞,参著作事。累除散骑常侍、御史中尉。车驾南伐,迁度支尚书,与左仆射李冲、任城王拓跋云等参理留守事。(年)秋,卒于洛阳,享年五十八岁。 北魏崔光(年—年12月4日北魏时期名臣、历史学家。 出身清河崔氏南祖乌水房。幼年家贫,嗜书好学。为人撰写书稿,赚取润笔之资,赡养父母。(年),授中书博士,转著作郎,随秘书丞李彪共撰国史,迁给事黄门侍郎。参谋孝文帝迁都洛阳,拜散骑常侍,受封朝阳县伯。宣武帝即位,拜侍中,专修国史,迁太常、齐州大中正,累迁中书监、太子少傅、右光禄大夫。年),拥立孝明帝即位,加拜车骑大将军、仪同三司,册封平恩县侯,迁司徒、国子祭酒、太子太保。年,奏请修补《石经》。(年),去世,时年七十三, 北魏元怿(年~年8月2日,河南洛阳人,鲜卑族。北魏宗室名臣。 机敏聪慧,容貌秀美,博览群书。(年),册封清河王。醉劝宣武,规劝胡太后,元怿竭力辅佐朝政,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职责。(年),领军将军元乂和侍中刘腾发动“宣光政变”,遭到杀害,时年三十四岁。元怿博览经史,兼习各家学说,有文学才能,善于谈论道理,宽厚仁爱有气度,喜怒不表现在脸上。。如果上天假借他年岁,可与周公、召公相媲美。 东魏温子昇:(年~年北魏到东魏时期大臣、文学家,晋朝大将军温峤后代,北地三才”之一。孝明帝初年,受到东平王元匡召募,担任御史,时年二十二岁。永熙年间,历任太子侍读兼舍人、镇南将军、金紫光禄大夫,迁散骑常侍、中军将军。(年),被诬参与元瑾作乱,囚死于晋阳监狱。 东魏陆操:东魏官至廷尉卿,名臣。正直无私,不畏强权。高澄计划将元氏骗至府内予以奸淫,元氏坚决拒绝。高澄让崔季舒将她移送廷尉府治罪,陆操以无罪释之。陆操护法不畏死,高澄黔驴技穷,只得自寻台阶,将陆操放回。天保年间,终官殿中尚书,卒於任上。 八柱国:西魏时期受封的八位柱国大将军,史称“八柱国”,分别为:宇文泰,元欣,李虎(李渊祖父),李弼(李密曾祖父),赵贵,于谨,独孤信(宇文毓和杨坚岳父,李渊的外祖父),侯莫陈崇,堪称名臣名将。 宇文泰(年—年)鲜卑族。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、改革家、政治家,西魏的实际掌权者,北周政权的奠基者。创立府兵制;恢复均田制;扭转颓势,立足关陇,争战东魏,蚕食南梁,先后夺取了东魏的河东等地和南梁的巴蜀等地。知人善任,提拔李弼、独孤信等于戎伍之中,又擢用苏绰、卢辩于儒士之间。他执政二十余年,奠定了北周的基础。年),宇文泰去世,谥号为文公。 苏绰(年-年)南北朝时期西魏名臣,三国时曹魏侍中苏则九世孙,与从兄苏亮并称为“二苏”。苏绰年少即好学,博览群书,尤善算术,深得西魏权臣宇文泰信任。被宇文泰拜为大行台左丞,参与机密,助其改革制度。曾创制计账、户籍等法,精简冗员,设置屯田、乡官,增加国家赋税收入。累升大行台度支尚书兼司农卿,封美阳伯。(年),苏绰因积劳成疾而病逝,年四十九。 祖珽:东魏到北齐时期大臣,诗人、宰相。为人神情机警,词藻遒逸,少驰令誉,为世所推。祖珽又深有谋略,善于断事,初事高欢,论战高湛,言辞之犀利无礼,为古今罕见。北齐后主高纬即位,曾一度权倾朝野,论决政事,委任之重,群臣莫比。治政能力颇强,又推崇高望,一时间官人称职,内外称美。后受到排挤,解除相职,出为北徐州刺史,镇守徐州,击退南陈军队,病逝于任上。 郑子尚(~年)北齐王朝开国元勋,出身荥阳郑氏,跟随神武帝高欢,起兵于信都。释褐奉朝请,担任军府参军,迁骠骑大将军、阳州长史。武平五年,卒于任上,时年五十七岁。 杨愔(年~年)南北朝时期北齐宰相 出身弘农杨氏,风度深敏,言论高雅。建明二年,宗族为尔朱氏所灭后,辗转投奔高欢,深受重用。起家行台郎中,累迁吏部尚书,迎娶太原公主,封华阴县侯。作为太原公属官,辅佐高洋建立北齐,历任侍中、尚书仆射,迁尚书令、骠骑大将军,封开封郡王。高洋临死时,选为少帝高殷的顾命大臣。(年),图谋诛除常山王高演和长广王高湛。高演发动政变,杀死杨愔,时年五十岁 高隆之(年~年),北齐开国元勋,东魏到北齐时期大臣。跟随高欢平定尔朱氏、四胡势力,,拜骠骑大将军、并州刺史、开府仪同三司。入朝理政,与孙腾、司马子如、高岳合称“四贵”,历任太保、左仆射、吏部尚书,反对高洋受禅即位。北齐建立后,宗正卿、录尚书事,监修国史,册封阳夏王。(公元年),坐罪赐死,时年六十一岁。 段韶:北齐王朝开国功臣,“北齐三杰”之首, 擅长骑射,有将帅之才,得到姨夫高欢器重,成为心腹大臣,授亲信都督。参与广阿之战、邺城之战、韩陵之战,随军消灭尔朱兆。抵御宇文泰、征讨玉璧。高欢临终时,选为托孤大臣。文襄帝高澄嗣位,奉命镇守晋阳,讨伐侯景,攻打南梁,平定内乱,大败北周。戎马一生,立下汗马功劳。外统军旅,内参朝政,出将入相,功勋卓著。年),册封乐陵郡公,病逝于家中,追赠假黄钺、大将军、相国、太尉公、录尚书事、朔州刺史、平原王,谥号忠武。 李穆(-年)北魏至隋朝名臣。 出身将门,战功卓著。北魏时期,追随宇文泰消灭侯莫陈悦,迎接孝武帝元修迁都,授都督、永平县子。(年),参加邙山之战,营救宇文泰于险境,封为武安郡公。北周建立后,得罪太师宇文护,罢官夺职。武成帝即位后,恢复权位,累拜上柱国、太傅,并州总管,封为申国公,家族子弟广被恩泽。北周末年,支持随国公杨坚担任相国、平定蜀国公尉迟迥叛乱和改朝换代,拜太师,赐予丹书铁券,拥有“赞拜不名、无反不死”特权,支持迁都大兴城。(年),病逝于长安,时年七十七。 梁士彦(-年)北周名臣、名将。少时仗义,刚烈果敢,好读兵书,涉猎经史。积累军功,拜仪同三司。随从北周武帝宇文邕东征,攻取晋州,进位柱国、晋州刺史,封郕国公。平齐有功,授雍州主簿,进位上柱国。北周宣帝宇文赟即位后,出任徐州总管,擒捉了陈朝名将吴明彻,夺取淮南之地。从平尉迟迥叛乱,迁相州刺史。忠心于北周,反对杨坚篡位。开皇六年,联合杞国公宇文忻、舒国公刘昉图谋反叛,事泄被杀,时年七十二。 韦孝宽:年~年名臣名将,南北朝时期北魏、西魏、北周杰出的军事家、战略家。一生南征北战,功勋卓著,官拜大司空、上柱国,封郧国公。称得上名臣。 早年在北魏多次参与战事有功而升迁,后为西魏宇文泰所重用,派他镇守东西外交界的军事要地玉壁(年),东魏高欢率大军进攻包围玉壁,韦孝宽军力为劣势,但运用地形和战术守城,高欢运用各种战术攻城皆不克,东魏军围城五十余天,兵力损失惨重,最后退兵,高欢回师后病死。玉壁之战为东、西魏实力消长的关键战之一,原本较弱小的西魏,经此战后粉碎东魏想要灭亡西魏的企图。北周建德六年(年)北周武帝接受韦孝宽的建议,成功打败北齐,统一北方。(年),破尉迟迥于邺城(今河北临漳西南)。年12月19日),韦孝宽在长安去世,享年七十二岁。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jg/pgjg/2812.html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