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唐大诗人孟浩然的诗《春晓》可谓家喻户晓,三岁儿童亦能背诵: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。夜来风雨声,花落知多少。其中这个“夜来”系北方方言,是昨天、昨夜的意思。 “俺(方言读nan)那里都说‘俺’。俺要是(方言读si)不说‘俺’,人家都笑话俺。”这是鲁西北地区的德平一带(包括山东省临邑县北部、陵县东北部、乐陵市南部和商河县西北部)的人自豪地常用于调侃并用来相认德平老乡的一句绕口令。如果两个德平老乡一起说出这句绕口令,那两双手就会马上紧紧握在一起,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感觉也会油然而生。笔者从小生活在德平土地上,耳濡目染的当然是地道的德平话。甚至上班以后讲课用的普通话也难免带有乡土味,还美其名曰“德平普通话”,简称“德普”。 据年7月版的《临邑县志》,属于临邑方言的德平方言属北方方言华北次方言山东话群,声母韵母与普通话韵母基本相同,与普通话也有不同之处,此不赘述。就举几个例子吧。 以关于时间的说法为例,德平话“今天”称“今儿们儿”,“昨天”称“夜来”,“上午”称“头响午”,“下午”称“过响午”,“晚上”称“烘上”,“一段时间”称“一闷儿”或“一闷子”,“过年时”称“年些”,“立春”称“打春”,“去年”称“头年”,“明年”称“过年”,“每天”称“成天”,“刚过中午”称“响午歪”,“半夜”称“半宿”,“傍晚”称“黑巴前儿”,“什么时候”称“多昝”...... 又如关于称谓的,“曾祖父”称“老爷爷”,“曾祖母”称“老奶奶”,“母亲”称“奶”,“外祖父”称“姥爷”,“外祖母”称“姥娘”...... 关于天气的有“霹雳”称“刮啦”,“毛毛雨”称“蒙星雨”,“霰粒”称“饭不拉子”,“太阳”称“爷爷”...... 关于生活的有“胡同路”称“过道”或者“过荡”,“院子”称“天井”,“地板”称“屋的场(chng)子”...... 听说有个笑话,说的是一位家长辅导正读小学的孩子识“棉”字,正确的领读方法应该是m-i-an--mian,mianhua的mian,可因为方言中“棉花”读作nianghuo,所以,这位家长一不小心读成了“m-i-an--mian,nianghuo的mian”!小时候还有个绕口令,说的是:“上边是叶乐盖儿(指额头),下边是玻乐盖儿(指膝盖)。”简单?连说八遍十遍的你试试。 我国宪法规定,国家推行全国通用的普通话。普通话越来越普及了。会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已经同懂电脑、通英语一起成为现代人必要的三大基本功。但我还是难忘那一听就亲切的家乡话,在家里还张口闭口说着“俺”。以致于几岁的儿子也和我一起说起“俺”来。 随着学校教育的发展这些方言已经越来越不多见了,但作为曾经起过交流作用并仍在一定范围内起着作用的地方语言,我想是应当记录下来留作借签的,也许,还会有其一定价值的吧。 “夜来烘上”是什么意思呢?你知道了吧!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yy/pgyy/4482.html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