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2/4/30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
宝鼎与寿佛

?蒋钦挥

三、亦释亦道亦儒的寿佛

我问过友人、曾住尼泊尔蓝毗尼中华寺的方丈释怀善:寿佛是人还是佛?这位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的副主席答道“是佛”。

怀善作为佛陀的弟子,他的回答是不错的。在很多地方,寿佛有的是指观音,有的是泛指高僧。但在全州,寿佛则是专指全真和尚。但全真又不拘泥于一教,似乎一身兼有亦释亦道亦儒。

唐朝是一个非常包容的帝国,虽然佛教是国教,有时对儒、释道也采取兼收并蓄。除唐武宗(-年)坚决反佛外,其他皇帝大都是提倡佛教。同时,“会昌灭佛”不久,佛教又得到恢复发展。但是具体到寿佛全真和尚,却有些不一样。

湘山寺内的妙明塔

全真从宝鼎岭回到湘山寺后,头上的戒疤已长出了毛发,便不再剃去,每天召徒众,因材施教,讲解《无量寿佛经》,除了弘扬佛法,也兼有道教、儒教的学说。

他告诉各方信徒说:“说得一尺,不如行得一寸”:就是嘴上说得好,不如做得好;对士大夫说:“忠孝是佛。”就是对国家、对皇上要忠,对父母要孝;对农民和工匠说:“勤俭是佛。”对做生意的商贾说:“公平是佛。”看来他是推崇诚信为本,公平待人。

这些观点,就在今天看来也并不过时。

大中五年(年),也就是寿佛从宝鼎下山的第四年,永州刺史(即太守)韦宙办了斋食礼品,派人来请他去毗邻的永州。全真说:“我是方外老人,哪能劳驾别人来请。”便徒步前往,并先期到达。韦宙见了很是高兴,将他请进当地的法华寺,问他有什么法子可以延年益寿——自古以来,官命值钱,自然是对长生不老最感兴趣。全真对道:“你想长寿吗?忠国勤民,奉公守法,造福于民,把美德传给子孙。这就是长寿之法。”

不知道后人是否篡改了《湘山志》,这些话看起来像是今天的公民道德手册上的句子,也值得今天的人民公仆学习。想想也是,如果像寿佛所说去做,半夜不怕鬼敲门,就不会得“跳楼”症,就不会一失足成千古恨——不就长寿了吗!

全真和尚不仅受到永州长官的尊重,善男信女也争相送他金银布匹。全真却对信徒说:“拿这些东西来做什么?不如交做国家的赋税,或者救济那些孤苦贫穷的人。这样才能称得上好人。”于是一概谢绝施舍。

如果说全真讲演“大乘”是释,能呼风唤雨、上刀山、下油锅是道,那么,从他教导信徒重在实践,教官员效忠国家,教普通百姓勤俭持家,教生意人经商买卖公平、妇幼不欺,教想长寿的官员造福于民,劝敬奉他的人把礼物用作交赋税或救济穷人……从这些言语来看,这位寿佛爷爷似乎又兼有儒家思想。怪不得时人送他一首诗,有“道冠儒履释袈裟,三教原来是一家”句。

在唐代,全州的民风尚未开化,学校是从宋代开始的。但由于全真和尚的教化,全州当地的社会风俗、民间习性为之一变。

全真和尚在永州住了三个月,回到湘山寺就叫他的两个徒弟圆镜、圆鉴,编辑他在覆釜山所作的歌偈数十万字,取名《遗教经》,又有《湘山百问》一书,在当地流传。于是,远近都知道湘山有圣僧在,一时禅林之盛,称为“楚南第一禅林”。

唐咸通八年(年)农历二月初八,全真法师平静地对徒弟说:“我要走了。”看到大家涕泪如雨,他说:“这副皮囊,如蝉脱壳,主人常在,无去无来,不劳悲泣。”又说:“秋去叶须落,春来花自开。”言罢,无疾而终,端坐而逝,享年一百三十九岁(一书说活了一百六十多岁)。

全州县原来不叫全州,就是因为有了全真法师,才改为全州。

远在秦始皇二十六年(公元前年),在今全州境内就设置了零陵县,属长沙郡。新编《零陵县志》说县治设于今全州县城西南三十九公里处;年版的《兴安县志》称零陵县治在该县界首镇附近;友人卿助南兄考证,认为零陵最早的县、郡治,应该是在今全州县凤凰乡和平村的建安司。

到了汉代的元鼎六年(公元前年)冬,析桂阳(今桂林)、长沙二郡,置零陵郡,治所在零陵县;同时设洮阳县,治所在今永岁乡大塘村梅潭村后山。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与朝晖兄去旧城址看过,见县城依山势用泥土夯筑而成,城内地面散布大量汉代筒、板瓦片,篮纹、席纹、方格纹陶片。但都是残片。

距元鼎一百多年之后的建武年间(25—55年),零陵郡治就迁到泉陵县。这个泉陵县就是湖南今天的永州市北。

后来,由于战乱,零陵、洮阳一会属蜀,一会属吴,一会又归晋。到了隋开皇十年(年),又合并洮阳、零陵、观县(今灌阳)三县,置湘源县,治所设在今天县城西七里之外的柘桥村(现隐约可见墙基)。只是到了后唐天成元年(年),因为当时的那个皇帝叫李嗣源,封建社会要避尊者讳,湘源县因与皇帝名重了一个“源”字,只好改为湘川县。这种与皇帝重名在当时是大忌讳,明代全州探花舒弘志,又叫舒宏志,就是一个“弘”字与乾隆帝弘历重,只好委屈点,改为“宏志”了。

不过十三年之后,即后晋天福四年(年,一说天福二年),楚王马希范向朝廷奏请,说湘川有名僧全真法师,建议县城迁往湘山寺东南(今全州县址),并将湘川县提升为州,改名全州。

全州因全真和尚而命名,并因湘山寺而迁址,还按照旧时的建置,把湘源提了一级,升为州,辖清湘与灌阳两县。

地因佛升格,州以僧命名,这在我国城市发展史上可能少有,足见湘山寺佛教之盛及地方所受影响之深。几百年之后,到了洪武二十八年(年),全州才从湖广的永州府划为桂林府管辖。

划归的原因是因为方便镇压农民起事。明代洪武年间,浔州府的桂平、平南瑶民造反,即大藤峡瑶民起事;二十一年(),平乐府的富川瑶民起事,恭城、贺县、及湖广的道州、永明、江华也受影响;洪武二十七年(年),全州、灌阳、兴安的瑶民又造反。朝廷令广西都司桂林右卫指挥佥事韩观,与湖广都司宝庆卫指挥孙宗共同率兵围剿瑶民。由于全州自古以来,就是粮食“最佳调济之地”(赵炳麟语),出事在广西,调粮调兵却在湖广,事权不一,两省难免相互推诿,导致镇压不力。韩观与灌阳县丞李原庆便上疏朝廷,以“去湖湘远,隶广西近”为由,请将全州、灌阳守御千户所改隶广西。为调兵、调粮方便,洪武二十八年(),朝廷将全州(所辖灌阳)由永州府改隶桂林府。

但民间传说是一个广西人在朝廷做宰相,生病后想死在广西,结果死在当时湖广的全州境内,甚至说是清代的大学士陈宏谋。皇帝为了满足他的愿望,便将全州划归广西。这种说法纯属牵强附会:陈宏谋去世在山东,当时,全州划归广西已是数百年了。

写宝鼎,却扯得太远,还是回到正题上来。

未完待续

征稿启事

为宣传全州宝鼎岭及周边地区的名胜,开发家乡的旅游资源,我们拟以民间力量,争取一年时间撰写《触摸宝鼎》一书,《南国大家》特向社会征稿,无稿费,以书相酬。投稿邮箱:

qq.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zl/pgzl/77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